净投资者是哪些?
“资金供给”方也就是为市场提供资金者,其类型包括个人、机构以及各国央行等; “需求端”就是资金的需求方,即那些希望使用这些资金的主体。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可分为个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大类;按投资者的属性分类,则分为国内投资和海外投资两类。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需求端”——也就是市场的参与者分成多种类型,但无论哪种分类,归根结底都是基于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对资金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需求货币的人都可以被视为“净投资者” 的范畴。
1.从个人角度看,当居民户作为整体或个体以储蓄存款的方式向金融机构供款时,即形成了对资金的“净投资”,这时银行存款余额增加;相反,当个人将手头的现金或其他资产转换为银行活期储蓄并提款时,则是“净消费”,此时银行存款余额减少。这种“净投资”“净消费”的双向运动就形成了流通中的货币量M0。
2.从机构角度看,当企业或者单位将手中的证券或存货等资产转换为资金并向银行贷款时,属于 “净投资”,相应的,贷款增加的数额大于还款的数额,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左方会相应记增一笔金额相等的负债,同时,银行的贷方多了一笔相对应的金额,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应计利息收入一栏则会多一笔对应的贷方金额。反之,企业以银行存款等流动性较强的财产向银行抵押借款时,则是“净消费”,相当于银行用贷记的资金增加了社会总的货币供应量。
3.从政府角度看,财政支出与税收的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净投资”和“净消费”的关系。通常情况,政府的税收收入小于财政支出(负税收),财政赤字需要动用过去的储蓄(金库结余)或发行债券来填补,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借入现在是储蓄的未来收入”,同样意味着社会总供应的增加,因此也是货币供给的增加。
4.从国际角度看,当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顺差状态时将大量外币汇回境内兑换成本币,这就使金融市场上本币供给增加,如果这部分资金被居民个人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就属于“净消费”。如果外国债权人因为债务国的财政赤字将其持有的国债抛售给金融市场,则使本币供给减少,若此比重大于日常开支占收入的比重,则超出部分的金额就可以用来进行“净投资”了。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