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业务好不好做?
在互联网及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消费者习惯与观念普遍转变的背景下,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落地举措,智能贷款业务在服务长尾端客户的触达、授信、定价上能力增强,能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差异化定价定价和产品服务,提升了消费金融的普惠性,使得消费贷款业务能够得到发展。据《中国消费贷款市场研究》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9年期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高速增长,累计增幅达402%。
但是,消费贷款业务发展过快。从金融机构的维度来看,信贷资金用途的审核、限制难度增加。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中,有部分进入到了消费贷业务中,存在过度授信、贷款用途违规挪用等风险。金融机构存在难以从源头上解决信贷资金流向,风险管控的挑战随之增加。
从借款人的维度来看,一些长尾端客户或过度负债客户,在多个平台进行借款,出现了过度消费的倾向,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及诈骗风险。近期,有不少关于“校园贷”、“裸贷”等新闻被爆出,也反映了当前消费金融行业乱象丛生,需进一步规范。
因此,整体而言,消费贷款业务发展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需要行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探索业务的持续开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