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份什么意思?
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股票被限制交易,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扩张需要,需要向市场发行新的股票,为了保持公司总股本的规模,需要对内部股东持有的股票进行部分或全部锁定期的限制。 另一种是由于股东持有的股票存在质押、抵押等融资情况的,为了减少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监管层会要求对这部分股票的交易进行一定的限制。当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是新增股票对原股东股权比例的稀释,对于所有者权益不产生什么影响。所以只是短期(一般是36个月)不能卖出而已。但是一般来说,如果公司发展需要,董事会会通过即可,无须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不过如果涉及关联交易或者重大资产重组等情况的时候则需要经过股东大会的同意。
第二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是针对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处置。这个时候就要看该股东将股票用于质押的时间以及是否到期等具体情况来分析。
如果贷款早已还清,质押手续也已办理完毕,那么就该股东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股票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无法交易的情况。但是如果贷款还未还清或者是质押还没有解除,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该股东所持有股票的处置就受到严格的监管。
首先,任何交易的对手方都不能接受处于质押/抵押状态下的标的股票。因为如果发生违约,那么这笔股票就有可能作为担保品用来清偿对方的主债权。这样的话,可能让对方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其次,即便是有买家愿意接下这一“烫手山芋”,价格方面也要大打折扣。因为存在质押/抵押的情形下,原则上该笔资金归集至银行监管账户。在解除质押之前,每一笔转让都要通报给银行,其手续费相当昂贵。而且对于买方来说,他还要担心卖方能否如期偿还银行的借款。如果银行因卖方还不上款项而处置他的股票,那么买方就亏大了。所以一般情况下,除非急需资金,否则不会选择购买这类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