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会一枝独秀吗?
美债的绝对值和相对值(GDP比重)都在上升,意味着美国的财政扩张力度在加大。财政扩张自然会有乘数效应。 但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 这是因为:
1. 财政政策的效力存在时滞性;
2.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受到宏观审慎监管的限制;
3. 财政政策作用于结构改革的效果更为明显。 换言之,短期内大量的开闸放水、大幅增税(尤其是提高富人的税率),不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果效果有限,为何美联储仍要坚持货币宽松?因为财政政策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功效不仅取决于本身的具体举措,更取决于经济环境,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后危机时代”结构调整和竞争力问题的难题,宽松的财政政策空间已大为压缩。
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即目前的通缩压力主要来自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实际上并未对国内物价造成多大影响。考虑到去年底央行降准降息的空间都已经打开,货币政策也处于观察期,今年初开始就已经没有降息降准的操作,可见当下货币政策的取向仍然是保持中性的。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其实还是来源于需求端——尤其是在目前海外央行都在放松的政策环境下,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其实是要大于通缩压力的,因此货币政策中性就意味着要兼顾通胀和通缩的双重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会改变。 事实上,只要欧美央行保持货币紧缩的节奏,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大方向就不会改变。这对于债务规模高昂的中国来说,去杠杆的难度就会增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来看,去杠杆无非是减少负债,特别是减低债务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去杠杆无非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让坏掉的企业出清,通过破产重组的方式降低负担;而对于政府来说,去杠杆则是依靠财政的力量来缩减债务规模,包括减少财政赤字,增加税收,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以及借助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债务置换的方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