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孵化空间是什么?
“孵化器”这个词儿是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当时,许多国家面临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问题,于是将目光聚集在高科技产业上。为了培育新兴产业,各国都在大力打造适合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提供金融、法律、财税、信息咨询、市场拓展等全方位服务的同时,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让创业公司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这样的场所叫做“孵化器”(Incubator)。
后来,随着新企业的诞生以及传统行业的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对创新创业的支持需求越来越多,人们发现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不仅企业能够相互学习和促进,创业者也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除了专门为初创期的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的孵化器之外,还出现了为成长期企业设立的加速器(Accelerator)。不过无论孵化器还是加速器,都是为企业成长营造生态体系的创新载体。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纷纷建立孵化器,为创新人才和项目落户保驾护航。 在2013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孵化器”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级的政策文件里。随后,它在一系列政策文件中频繁出现。 从2013年起,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孵化器行业发展。例如,2013年4月,上海市科委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2015年6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创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的孵化器应运而生。它们有的由传统的产业园区改造而来,有的由房地产商精心打造,还有的是政府的创新计划。但是无论是哪种模式,其核心都是为了满足创业者对于“一站式”服务的需求,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创造性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无需担心日常事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