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投资是什么意思?
所谓“存量”,在经济学当中特指某项资产的存量规模。这里的“存量投资”就特指以某个具体数值为基准进行的投资,又称为定量化投资。 与“增量”相对照,如果资金净流入(流出)为一个固定值,那么该资金的存量水平将保持不变;如果有新的资金进入(退出),且数量小于(大于)某一临界值,则存量资产的数量将会增加(减少)。当然,这里所讨论的资产金额是货币金额,且假定了投资(或流动性)的乘数效应。
目前,关于“存量投资”的研究文献主要来自金融学和计量经济学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最优存款供给、利率期限结构、资产定价等。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均来源于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其中,凯恩斯主义强调总需求的重要性并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则更关注总供给的因素,主张放松政府干预。凯恩斯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可以说是“存量投资”理论的两大源头。
存量投资又称在库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经过投资活动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形成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这部分投资。它表明经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产品数量及其使用价值,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成果和经济成长所必须的指标。
从物质形态看,投资可分为建设工作量与新增固定资产;从价值形态来考察,投资可分为完成投资额与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前者是从局部的在建工程去揭示各个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工程形象进展;后者则是从全社会的建设工作总量去考察一定时期实际完成的全部投资。
由于价格体系变动,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的增长速度往往是不同的,从而就出现投资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或慢于建设工作量的增长速度的情况,因此,要全面反映投资规模的实际状况,应把投资的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结合起来。通过上述两项指标,还可以计算投资的单位造价,说明投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