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处置损益怎么看?
资产处置损益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投资性房地产以外的,处置非流动资产而产生的处置收益。通俗点说就是企业在非日常的,偶然发生的交易而产生的,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收益。
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通常我们处置的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所以处置这些资产产生的收益(或损失)都属于资产处置损益,记入“资产处置损益”这个会计科目中。这个科目是损益类科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中不再核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收入和支出,而是核算企业日常活动以外的收益和损失,比如罚款收入、捐赠利得(支出)、政府补助、盘盈收益以及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等。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中的“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或损失”明细科目,新增加了“资产处置损益”科目,这样在做财务报表时,“资产处置损益”这个损益类科目直接在损益表的利润总额计算中体现,通俗的说,这个科目中核算的收益或损失是纳税的。
举个例子,比如2017年3月出售了一台生产用的旧机器设备,原值90万元,已经计提折旧70万元,取得处置收入50万元,处置费用2万元,处置收益22万元。在2017年5月1日之前的旧旧会计准则下,取得处置净收益应在“营业外收入”中核算,而5月1日之后新会计准则下,处置净收益应在“资产处置损益”科目中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