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规模反映了什么?
银行总资产规模,是体现商业银行实力的首要标志。因为银行的盈利、风险抵御能力、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都是在资产总额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来实现的。因此,不少商业银行特别是国内商业银行把追求资产规模放在核心战略地位,把总资产增长率作为考核经营层的主要指标之一,有的甚至放在压倒性位置。
从国外情况看,由于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组织机构、内控制度完善,员工素质较高,追求并注重质量效益,因此很多商业银行把市场份额的增长、盈利水平、风险控制放在战略重点和主要指标体系位置,没有把资产规模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没有把本国市场和资产放在首位,而把战略重点和考核重点放在海外的市场份额和盈利的增长上。花旗银行在美国本土的盈利只占其海外盈利的20%左右。汇丰、渣打银行在本国的资产占比都只在30%左右。国外银行不把总资产规模放在首位的原因还在于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约束、监督机制等外部环境约束。
从国内情况看,把总资产规模是否增长及增长速度作为考核和评价指标,并列入绩效考核办法是不科学的。一是追求总资产规模必然带来风险的相应积聚,从而制约盈利的实现和质量的提高。二是这种考核指标与银行业的经营规律、会计核算原理和银行目标相悖。三是不利于培养经营层和员工从质量、效益观念出发开展经营,不利于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四是不利于促进银行强化质量效益型的经营管理,会导致经营管理行为变形,为完成考核指标而采取降低信贷条件、放松风险管控、不计成本等短视行为,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会影响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建议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从发展战略出发,考虑经济资本、风险水平、质量和效益,重点突出价值贡献指标,弱化资产规模类指标,提高经营层和广大员工做“真正的银行”的意识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