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贷款是真的吗?
旅游贷款是指旅游者向银行申请,或以旅游消费贷款额度或抵押、质押方式取得的一定期限的贷款。包括个人普通旅游贷款、住房旅游消费贷款、个人商旅贷款、国际旅游贷款和特种旅游消费贷款。
这项政策虽然好,但是从贷款的角度和发放贷款银行的角度来考虑,贷款的风险却很大,这样贷款的真实性也令人怀疑。
尽管该行的负责人明确表示,“该笔贷款手续完备,流程规范,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但从贷款的实际发放和银行自身的风险角度考虑,旅游消费贷款是难以得到有效实施的。
银行没有发放旅游贷款的天然优势。长期以来,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体系与房地产业结下了“无法了却的情缘”。一方面,银行存在着巨大的资产闲置和资产处理危机;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发展提供的庞大信贷需求,成为商业银行为自身解套的最大“法宝”和“捷径”。
从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来看,银行从事房地产业务,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相比之下,开展旅游消费信贷缺乏这样的必要条件。
对银行来讲,发放旅游贷款的风险要远大于住房、汽车贷款。因为旅游活动的规律性、周期性不明显,不便于管理。旅游者随时都可以终止旅游活动,改变旅游线路,对银行讲,这无异于加大了银行贷款的不能收回风险;旅游消费是一种“任性”的消费,旅游者可以有非常多的理由来拖欠、拒付乃至全额退团,以“自愿”的名义规避银行债务;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变相对抗”金融债权的手段便是“旅行中途玩消失”——这更是增加了旅游贷款的不能收回比率。
从现实情况看,国内银行很少针对个人发放旅游贷款。我国银行系统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的工行、中行、建行,从来不给个人办理旅游贷款。招行和浦发银行曾经给个人办理过旅游消费贷款,但很快就停止了。现在给个人办理旅游消费贷款的是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旅游金融服务公司。这家公司是建设银行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与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它所提供的旅游金融消费服务还是具有很多的限制条件,并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也没有形成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和吸引力,不足以促使商业银行大胆跟上步伐。
旅游消费贷款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个人旅游消费贷款属于服务类消费贷款。从旅游消费活动的过程看,这种消费活动同时伴随多种不同的风险点。如旅游活动组织者的资质审查难,不同旅游者之间的信用风险评定难等。当前有关部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贷款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