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贷款短信违法吗?
短信公司称每天能发数百万短信
50元~200元不等,这是1条短信的价格。近日,在海淀区黑泉路的一家短信公司,记者按不同内容,咨询了3条短信,其中一条内容仅为“轻松一下”,另一条为“网店促销”,而第3条内容则含有“我喜欢你”。当记者要求发送“轻松一下”和“网店促销”这两条短信时,该公司业务人员称10分钟就能发出去。“像这样的短信,我们一天能发几百万。”1名负责人甚至还表示,可以找到运营商内部人员“刷数据”,不用验证码也能接收短信。
律师:
属于欺诈,应理性对待“短信轰炸”
面对短信轰炸,不少消费者感到反感,甚至无奈。消费者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董志坚表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具有知情权,经营者的行为如果涉嫌欺诈,消费者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如果商家发送信息前没有获得消费者同意,而且信息内容涉及商品和服务的,就属于欺诈。”不过,消费者对于短信内容的理解存在争议时,应当理性对待,不要把所有与自己兴趣无关的短信息无视或用“垃圾短信”简单命名。消费者还应明白的是,对于符合自己购买兴趣的短信,拒绝并不意味着难以脱身,把通信商的投诉传真至通信商总部也未必是最佳选择。
针对短信轰炸,一些通讯运营商也将短信分成3类:针对金融业务、服务营销、广告宣传的,属于类信贷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向其发送营销短信的,被命名为垃圾短信;涉及用户通信能力或权益保障等内容的,不会屏蔽。为减少垃圾短信,用户可在通信商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进行预约,对营销类、推广类短信进行过滤。一旦发现垃圾短信骚扰,可以到当地通信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手机中的“黑名单”或“白名单”功能也可拦截垃圾短信。
董志坚也表示,虽然短信轰炸侵犯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但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而并非像一些消费者想的一样,群起而攻之,给通信服务提供商发送“抗议信”、“谴责书”等,“因为消费者集体维权的难度较大,且很难获得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明确回复,而通过法律诉讼维权,则是个相对比较容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