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贷款还能担保吗?
李良是福建三明市某家中小企业的采购经理,前不久,他出差回来发现,企业因为缺乏资金采购一批生产原料,只好停工待料,厂里100多位工人也放假了。“厂里以前的贷款已经还不上了。”李良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我因为长年做采购,跟许多厂家打交道,他们要求我们提前付款,但我们的供应商多,我们的钱又被许多供应商拿着。虽然厂子里有存货,但货款早就被前边几位供应商提走了,就算卖库存都还不了贷款。”
跟李良情况类似的中型企业主、小型企业主,以及创业者,《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往往财产不足,却业务繁多。特别是遇到销售淡季,资金很容易断流。据全国工商联最新统计,我国有5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和600多万个个体工商户,户均资产仅130万元。其中,很多企业从事的行业多是竞争性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盈利能力和承受能力都较弱。
然而,在竞争中,许多企业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多会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李良的企业也不例外,“我是企业采购,和银行打交道很多,以前也帮企业贷过款。”李良说,“我知道企业就算能贷到款,也要准备很多材料,还要走很复杂的流程。”
李良所说的“复杂流程”,在徐达(化名)那里,深有体会。徐达是一家位于天津南开区的中型物业企业的经理,从去年开始,他的企业就面临了业绩下滑、资金短缺、企业贷款难的窘境。“前几年房价在涨,我们跟着沾光了,银行关系也多。但现在不行了,银行都是严格审核。”徐达告诉《法制晚报》记者,“以前银行工作人员还时常来企业打卡,如今他们的门槛很高,不是本行业人员,不允许进去,或者就算进了企业,也是坐一会儿就走了。”
据了解,多数企业遭遇贷款难,多是因为没有银行认可的土地、房产或有效业务合同等“硬指标”。一些企业虽然有贷款需求,却没有可向银行抵押的资产,或一些企业虽有可抵押的资产,却缺乏正规的银行业务合同,还有一些企业则是因为信用分不够,致使贷款申请被银行“婉拒”。当然,也有另有因“非标准化债务融资业务”而遭遇银行“抛弃”的。
所谓“非标准化债务融资业务”,是指企业根据供需双方提出的贷款条件,由贷款人认可的企业自主确定的融资方式。据了解,民间融资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各种资质和要求,设计适合企业需求的融资方案,并与融资企业签订相应协议,办理融资手续,这种融资方式具有融资综合成本、融资期限及企业资金使用范围灵活等多方面优势,颇受一些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青睐。
但是,这项业务从去年6月份被银行“叫停”后,被要求转媒的,又只能寻求别的融资途径。尽管有融资需求,但很多企业由于缺乏有效资产可做抵押担保,或缺少资质,在金融领域碰壁后,只能寻求资产变现甚至借高利货,来缓解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