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分级基金好吗?

欧祺亚欧祺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什么是指数分级基金 指数型基金(Indices Fund)是以证监会对基金进行分类,将基金按其投资的基准指数划分而形成的分类方式。根据此标准,所有基金可被分为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两种类型;而以具体投资策略来分,又可分为指数跟踪基金与指数创新基金。

目前市场上的指数基金基本可以分为宽基和窄基两大类。所谓“宽基”就是所跟踪的基准指数是一个范围较宽的指数,如沪深300指数; “窄基”则是指所跟踪的基准指数是一个行业或者主题的指数,如中证环保指数。 指数基金的分类就像下面这样: 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从风险和收益两个角度来看待基金,那么几乎所有的基金都可以从这个表格中找到归属。这就是组合优化的思想在里面,通过把风险分散到各个资产类别和单只基金上去,来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2、为什么选择指数分级基金 我们首先看看主动管理。主动管理是相对于被动管理而言的。在投资基金时,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还是选择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经理呢?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采用数据最充分的沪深300指数作为样本来进行模拟测试。当然实际测试的结果可能会因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以及投资风格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我们测试的目的在于展示基于不同假设所得到的测试结果。 我们的测试假设如下: 假设1:市场一直有效,投资者不能获取超额收益。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是否进行主动或被动管理,市场的回报都是一样的。那既然如此,我们又为什么要花费精力去挑选主动基金经理呢?他们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很明显,只有当主动基金经理能够超越基准指数的时候,我们选择他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我们就应当选择构建和基准相同标的指数的被动经理。

假设2:主动管理存在时滞。也就是说,今天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代表明天依然优秀。这一点与测试的周期长度有关。

假设3:每个时期只有一只基金表现较好并超过基准。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找到一批基金都跑赢基准。 在上述三个假设下,无论我们如何选择基金经理,最终结果都是市场基准走平,没有任何额外收益。换句话说,无论主动管理还是被动管理,我们都无法战胜市场。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基金的挑选和优化?并非如此。因为如果我们选取不同的基准,比如小盘股,可能得到的结果就截然不同了。这时,对小盘股的青睐就会给我们带来额外的收益。所以,在选择基金时,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偏好,然后为之付出努力并享受成果。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本末倒置,为追逐基金业绩而牺牲其他更为重要的目标。 除了比较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之外,投资者还可以考虑其他类型的基金。比如,对于希望能获取较高收益但又不想承受过高风险的投资者来说,稳健型的指数基金也许更适合他们的需求。

指数基金的另一大特色在于费率和成本,一般来说,费用和手续费较低,适合长期持有。 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的指数基金主要有两种形式:ETF和LOF。 ETF(Exchange Traded Funds)即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产品。它与普通的开放式基金主要在运营方式上的区别在于,它在二级市场上像股票一样可以即时交易,每天按照收盘价进行净值计算。它具有二级市场价格和流动性优势,而且交易费用也比较低廉。同时,ETF属于指数型基金,费率相对较低。 另外一类是LOF(Listed Open-end Funds)即上市型开放式基金。这类基金在发行阶段可以按照基金面值加佣金认购,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但费用略高。

公冶明琬公冶明琬优质答主

指数分级基金是指数基金。其投资目标是通过指数化的投资管理,达到与指数设定的标的相同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从统计的角度讲,指数分级基金的收益水平长期低于投资标的。

其次,根据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分离的规则,分级基金分为低风险品种和高风险品种,高风险品种的收益和净值变动水平是低风险品种的数倍,可以满足喜欢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上两点,如果投资者既不想承担过高的炒股风险,又想获得高于普通指数基金的收益,可以选择投资分级基金的高风险品种。

指数分级基金投资技巧:

由于指数分级基金跟踪指数设定的指标的投资风格是相对确定的,比如跟踪消费指数的基金和跟踪金融指数的基金投资风格有很大不同,投资者在选择指数分级基金时,应根据大盘风格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比如大盘蓝筹风格适合投资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分级基金。一般说来,在牛市中,如果投资者看好市场风格,应选择a股和b股分开交易的基金,牛市结束后,市场风格不确定,可以选择合并交易基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