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私募基金?
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尽量回答得具体些。 首先,私募和公募的区别在于是否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资金。国内目前对 “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比较严格,需要满足一定的资产规模或收入水平才能成为合格投资者。(金融监管部门正在考虑放宽对“合格投资者”的定义标准)
第二,虽然募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是通过投资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 从这个角度来讲,“做好私募基金”与“做好公募基金”本质上的区别在于能否找到一支优质的管理人队伍。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又回到了如何寻找到好的私募基金经理身上来。
第三,从投资策略上来看,目前国内备案的私募机构大多以选股型为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主动性管理,此类基金一般按照业绩表现分为两种风格,一种为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一种是追求长期增长。也有部分私募采取行业或主题投资的方式。 对于投资人而言,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与基金产品的风险属性是否匹配。一般来说,基金的风险等级与所投资产的收益率之间并不一定呈正比的关系。
因为风险不仅取决于资产本身,还与资产管理人的能力和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管理人能够控制风险并合理把握进攻的机会,那么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产品的净值曲线也会是良好的上升状态。
第四,选择好合适的基金管理人后,投资人还需要注意基金的运作情况以及后续的管理情况,这会影响到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 另外,除了主动管理型的基金之外,还有一类被动管理的基金值得推荐,那就是指数型基金。由于采用跟踪指数的策略,其波动率一般会小于股票型基金,更适合于偏好稳定回报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