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车亏损么?
不亏,不亏! 北京公交的票款收入是非常稳定的,每天几百万元的收入,加上各种补贴(包括油价、电价、燃料和材料费、人力费用等)大概20%左右吧。 成本主要在于车辆的运营和维护费用还有燃油费用,这些都是固定费用,跟客流量关系不大。 车辆运营的费用主要包括司机的人车日补贴、劳保、维修、保养、年检等费用,这些费用的支出跟车辆的运行时间正相关,也就是工作日越繁忙的线路,相关的支出就越多;另外就是车辆作为公共交通的运营设备,每年需要缴纳固定的维护和保养费用。
燃油费用这一块由于有政府补贴,相对来说要少许多。 另外还有一块不小的成本是过桥过路费。因为公共交通的车辆都享有免费通过立交桥以及高速公路的权利。不过这个费用很难单独去计算出来,我估算大约占全部成本的10%左右。
对北京公交集团这样的大型公交企业来说,运营亏损是很正常的情况,在任何国家的特大城市中都是这样。在北京,公交公司每年大约能获得政府补贴20亿元左右。
公交企业亏损是因为,公交作为公益性行业,政府限定了最低票价,在这种情况下,公交企业只能在开源和节流上想办法。比如在一些客流量较大的线路中,票价收入较好,这部分收入可以用来弥补其他线路的亏损。公交企业只能通过精细化运营和科学调度,达到最合理的运营状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在国外一些特大城市中,公交企业也是由政府财政兜底,比如日本东京地铁,都是赤字状态,政府对公交的年补贴高达5万亿日元左右。即使在美国纽约这样的私有化程度极高的大都市,M60这样的“大绕”公交线路都是由政府财政100%补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