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时候迁都?
中国历史上,从秦一统天下开始,到清朝中前期(雍正之前)一直是定都在西安的。因为中国自古以中原为中心,所以京师离着中原越近地位越高,反之则越低(周天子居洛邑,汉高祖定都长安,唐高宗迁洛阳都因政治原因) 汉朝时因为统治中心在南边,北边的匈奴相当强盛,所以对首都就有“非直冲夷狄,故京邑在关中,距河益远者,盖以冲缓不迫,用武之重地也”的说法了。当然这个时候还只是理论上的说法而已。 隋朝的时候因为战乱,京都在洛阳。而隋文帝开皇十年,也就是590年,因为河南一带发生水患,同时洛阳附近又发现了王禹偁墓志铭,认为这里就是东汉时期的三辅之地,于是就把京都移到了长安。(顺便一提,隋炀帝杨广是长安人,自然非常高兴,下令大修宫殿,并开通运河,以便东都洛阳与扬州的联系。)
唐朝初期,首都依然在洛阳。而李渊建立唐朝后,由于关中地区在隋末战乱后经济恢复较好,同时又想借助关陇集团的力量巩固政权,所以在唐朝初年迁都到长安,并且将国号定为“唐”,意思是“复兴大唐”的意思。 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逐渐下降,而河北、河东等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却越来越大。而河北靠近蒙古草原,容易受到突厥等游牧民族入侵,所以为了控制北方和抵御突厥,唐朝把京都再次迁到洛阳。 宋、金元时期,中原战乱不断,而北方游牧民族却又相当强大。所以这一时期的都城又在陕西的西安和山西的太原之间来回迁移,以避战祸。
明朝建立后,一开始定都南京,因为南方经过元末战乱,人口锐减,而朱元璋又非常看重南方的经济地位(江南承宣布政司)。同时为了巩固朱家对南方的控制(南明),朱元璋在南京城内大建宫室,并且规定以后明代皇帝死后都要葬于金陵。
不过后来永乐大帝朱棣为了彰显朝廷的威信,同时出于对蒙古部落的威慑,决定迁都至北平。当时正是鞑靼强势之时,所以迁都是有军事原因的。而朱棣本人也是由北平起兵攻下南京,夺取帝位。因此他把国号“永乐”二字送给北平,作为新的京师。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元朝的首都也是在燕京,只不过元朝是由蒙元贵族控制的,属于半殖民统治性质,所以其京都是在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 以上都是官方解释,现在说点野味的。我个人估计啊,北京之所以能当首都,跟其地理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来说,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北靠长城,可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同时又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洛河做屏障,能守也能攻。其次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相对于南方而言,相对闭塞但是又具有战略要冲的作用,便于控制中原与东北。最后北京周边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可以向西北地区移民,以拓展生存空间,同时也能够保证首都的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