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业经营价值?
企业通过管理,把资源优化配置到产生最大价值的地方去,从而实现经营目标,创造价值。 那么,什么是价值呢? 价值是一个比较虚无的概念,无法真实测量(只能接近),但是人们一直在努力尝试各种方法来衡量它。
目前最被认可的价值定义来自于“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 “价值和价格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和效用,二者分别代表主观性和客观性。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而价格则是市场对商品或服务的报价,是买卖双方共同认同的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关系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需求上升,供给下降,则价格上升,反之则下降。但无论价格怎么变动,总有一个均衡点,在这个点上,商品的价格刚好使消费者愿意为得到它而付出的代价与生产者愿意为生产它而接受的收入相等。这个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我们可以说,商品的边际收益等于它的边际成本,或者等价于它的机会成本,此时该商品的价值就确定了。”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价值公式: 假设A公司年产量10万件,单位产品成本20元/件,年营业收入200万元。B公司年产量5万件,单位产品成本15元/件,年营业收入75万元。如果A、B两公司达成交易,A公司给B公司的销售收入(价格)是多少?才能使交易完成后两者都受益(价值公式中的收益大于成本)。 答案是:价格=(20+15)/2=17.5元/件 当成交价格低于17.5元/件时,A公司盈利,B公司亏损(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加的收入会高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当成交价格高于17.5元/件时,B公司盈利,A公司亏损。
所以,从这个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价格等于两个工厂平均成本的加权值,加权数分别是两个工厂的产量。这个加权平均的成本是二者的平均数,也就是整个行业或者宏观经济的平均成本。 从上述分析可见,只有当交易达到这一水平时,交易的双方才能得到共赢,即各让一步,把价格定在这个加权平均值上下方一点,比如17.3-17.7元之间都可以。当然,这种共赢是基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最佳利润点,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具体的企业。 从管理者的角度,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首先,领导者要树立全局观念,跳出局部看整体,从整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其次,领导者要有大局意识,懂得舍小利保大利,善于放弃局部的利益换取整体的利益。最后,领导者要用全局的思想教育职工,让员工认识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并引导他们站在整体利益的角度进行决策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