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企业有多少现金?
首先我们看看现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这个指标在财务报告中很容易找到(上市公司中报年报都有)。 然后我们在来看看企业经营需要多少现金。 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应该大于零,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消耗现金,而且消耗的数额应该大于等于销售收入。(这里只谈正常的经营需要,并不考虑临时性的大额支出,如购买设备等)
我们再来看看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项目的金额: 从图中可以看到,企业的资产主要分布在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当中,其中流动资产又可以分为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 速动感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等等,这些资产流动性高,但非现金形态,不能直接用于支付; 非速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些都是公司的实物资本,一般不能轻易变现。
如果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现金支出,且收支相抵后有余额,那么这部分余额就是企业创造的超额现金流量——这是真正属于股东的财富,股东财富增加,每股收益(EPS)就会提高,反之则下降。 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情况,比较适用于消费类和周期类的公司。 但对于制造业而言,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税费和应付票据,这些费用虽然暂时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支出都是必要的成本,因此并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发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判断标准。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只有当你的企业“有钱”了,才会有活力,才有潜力。我们经常讲要有现金为王的意识,因此现金管理对企业非常重要。
在报表上,企业有多少现金,要看“货币资金”这一项目,货币资金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组成,包括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资金余额越高,企业的支付能力越强。货币资金余额低,不等于支付能力弱。为什么呢?
因为企业的货币资金是会不断变化、不断流动的,在某个时点,可能数额比较低,但接下来就有可能突然增加了很多,在另一个时点,又有可能会突然降下来。就好比河流,河水的流量是时刻变化的,有时大有时小。那么企业究竟有没有钱,是不是缺钱,或者说支付能力怎么样,仅以它某个月的货币资金余额,是看不出来的。
通常,应该看一段时间的货币资金平均余额。这就像要了解一条河流的流量,要看最近几年的平均流量才比较科学。但是,报表中不会显示货币资金的平均余额,如何获得这一数据呢?
有一个办法可供参考:可以拿最近一年所有者的权益乘以货币资金占权益的平均比率,就可获得货币资金的平均余额。权益,其实就是股东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这个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有总额,可以测算出货币资金占其权益的平均比率,这样可以避免以某一个时点的货币资金余额来判断企业支付能力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