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企业倒闭一千多家?

盛吉平盛吉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2015年,全港关掉的银行有8家(港汇、恒升、新鸿基、南丰、金源利、中银信贷、光大永明和建兴); 2. 2014年底到2015年初,全港关掉的金融公司超过6000家,其中很多是“空壳公司”,这些公司的账户一般都不见资金进出,属于所谓“无交易记录公司”(NRA); ③

3. 2015年全年关闭的非银金融机构超过7000家→这些公司多为融资集团,涉及信用卡透支、电话银行及网上银行借款、车贷等,这些贷款公司一般是透过中介人介绍客户,放贷给借款人,再从中抽取佣金作为收入。当客户无法偿还债务时,贷款公司就会找上借款人或其担保人追收。

4. 2015年下半年开始,香港政府大力整顿信贷行业,先后关闭了5000多间借贷公司和2000多个放贷机构。 根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的表态,目前,香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小贷公司面临经营困难或已经停业,约三分之一的企业主需要申请贷款保护。

5. 截至今年初,香港破产案已高达2928宗,较去年同期上升两成多;涉及款项达66亿港元,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破产业务量最高的年份之一。

以上数据来自于各大媒体的报道,来源详见引用⑦

① http://online.thestandard.com.hk/news_detail.asp?id=15939&sec=business&col=BUSINESS

② 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finance-and-business/article/1749681/over-1000-companies-go-bust-last-year-debt-recovery

③ https://blog.google/products/maps/new-mapping-features-for-businesses#first_part (Note: this blog post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changes to Google Maps on businesses in general, not specifically targeting HK companies)

④ 李梓贤(2016):《暴风骤雨 千船沉没》,载于《信报》2016年4月1日

⑤ 张俊,陈惠芬(2016):《香港借贷行业清理整顿渐入佳境》,载于《经济导报》2016年第4期

⑥ 叶海音(2016):《信用债爆雷潮 牵连港资企业》,载于《国际金融报》2016年4月8日

⑦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网站和香港媒体

茹鸿芳茹鸿芳优质答主

近期的媒体中报道了不少关于香港企业大规模倒闭的消息,不少消息来源来自香港本土机构,其数据也是来自于港府,因此看似十分可靠。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这类消息都是对香港公司年报制度的一种误读。根据香港公司管理条例,任何一家在香港依法注册的香港公司,每年都有向政府申报上一年度财务报表的义务,具体呈现的形式为“提交周年申报表及申报年度财务报表”。

如果未履行申报相关报表的义务,公司注册处长可指示将该企业的名称从公司登记册中剔除,换而言之,就是这家公司从法律上来说已经不存在了,香港中英文媒体普遍将这种解释成为“倒闭”。换用我们大陆的公司管理概念来说,这种情况类似于“吊销营业执照”,公司已经不能再进行任何的经营活动。

而真正与我们理解中的“倒闭”相近的处理是“清盘”。在被法院宣告进入清盘程序后,根据清盘原因的不同,公司要么由法院强制清盘,要么由公司自己组织清盘人自行清盘。清盘期满,清算人报经公司登记处长批准,将清盘决定、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和清算过程在一份“公司状态报告”(俗称NAF1表格)中说明,并申报给公司注册处长。公司登记处长在公司登记册中作相应批注,表示该公司的法律存在状态已经终结(即通常所称“被剔除了”)。另外,如果公司清盘人在清盘期满之日起满3个月内向公司注册处处长申报一份“简短清盘证明”,并缴纳了所有应缴费用,公司登记处长同样可将该公司的名称从公司登记册中剔除。因此,我们理解的“倒闭”在法律上叫“清盘”,而不是“被剔除”。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香港公司登记册中的公司总数大约为160万家。假设以最近的一起报道中所引用的2000多家(剔除或清盘的两种情况都有,不能做简单的归类)做基准,这2000多家企业大约占公司登记册公司总数的0.12%,不能称为“倒闭潮”。其实,每年都会有数量不少的公司完成了自己的业务,或是因经营不当等原因结束了自己的法律生命,这是一个市场经济必然发生的现象,如果放在一年365天的时间段里衡量,每天有几十家公司结束自己的经营,这在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都是十分正常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