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元化的企业?
多元化是一个伪命题——从企业的角度看,任何业务都应该是“多元化”的; 从个人的角度看,任何工作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任何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作出决策时,都是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的,不会仅仅因为喜爱某个职业就一头扎进去。同理,企业也不会平白无故去做一件事情的,肯定是认为做了这件事情有收益、不做得话有损失。所谓“亏损的业务”其实是指这项业务不能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净利润,但付出的代价一定是低于独立进行该业务的投资者(或者叫“风险资本家”)的预期——如果没有这笔亏钱买卖的预期收益高于其他生意的收益,这个生意早就做不下去了。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做“多元化”,而是在于如何做到“合理多元”——即通过业务组合,使各子公司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尽量相似,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定公司A只有销售一部,年利润100万元,而公司B只有生产一部,年利润80万元,那么加在一起,两个公司的总体盈利就是180万元。假如公司C也有销售一部,如果单独经营的话年利润可能是90万元,但由于其销售量和公司A、B加起来总共才400万元的销售额,所以实际上每元销售额赚2.25元,比原来增加了30万元(90/400-1),这就是所谓的“1+1>2”。这就是多元化带来的好处吗!
当然,我们这里只是简单考虑了单一产品的盈利率,而没有考虑销量、成本等因素,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但是,只要各业务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最终总能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反之,如果各业务间相互排斥、互不相关,就不能发挥整体优势,搞多元化就像是盲人摸象,最终肯定不是最佳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多元化”其实是“合理多元”。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专业化、多元化两手一起抓,并让二者互相促进,才是企业常青之道。从专业化走向多元化是企业成长的自然趋势,许多专业化企业都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没有多元化的发展,很难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在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企业,要么是实现多元化,要么是实现被兼并。因为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联合与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的市场也越来越狭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包揽所有产品和服务。为了使自己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独占鳌头,许多企业从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着眼,从长远利益着想,不得不由单一经营发展到分散风险、互推互补,多角化经营,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穷到富。
此外,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生产能力和业务需求不断增大,仅靠自我发展很难满足生产和业务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实现兼并或被兼并就成为势不可挡、不可避免的两难选择。如果谁也不肯被兼并或无法被兼并,谁就不得不同其他企业展开生死搏斗、你死我活的殊死较量,千方百计向多元化发展。由此可见,企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二位一体、互为依存、互为基础、互为动力、互相推动、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美国的微软公司专营软件,通用电气公司专营电气,虽然他们的经营范围非常专业化,但是他们并不是只生产和经营一种产品,而是分别生产、经营、经销多种多样的软件和电气产品。美国的洛克希德公司本来是个航空航天公司,可是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拘于航空航天业务的经营,而是向电子、制药、医疗、食品、建材、化工、机械、光学、能源等领域发展;美国的波音公司也是如此,而且由纯航空制造公司扩展到了金融服务、计算机开发和信息、电信、商业、工程等更为宽广的领域。日本的丰田公司是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公司,其产品不仅畅销日本,而且风靡世界。但是丰田人并不满足于汽车的经营,并不满足于在国内和世界汽车市场称雄,而是把眼光瞄准其他产业和行业,把汽车业作为“母鸡”经营,把其他产业和行业作为“小鸡”培养,使企业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发展壮大。
当今世界的企业,没有专业的多元化是寸步难行的,只有专业的多元化是举步维艰的,只有专业和多元两手抓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的企业,正在按照由专业化到多元化的方向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