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没落的原因?

左凤锦左凤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制度没落,文化衰退 近代开埠以来,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从而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基础。在旧上海的租界里,开明的殖民政府鼓励华界工商业的发展,使上海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但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难以出现新的突破。1958年,当时任上海市长陈国栋说:“目前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不敢闯,没有勇气搞新的试点。”从此,上海的发展开始落入俗套——按照中央的安排搞建设,按照自己有限的本事搞开发。结果自然是欲言又止,瞻前顾后。当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之时,上海却仍然裹足不前,固守成规;而当南方诸省奋起直追的时候,已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机遇的上海只能望洋兴叹了。

2、人才外流,青黄不接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近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复旦为代表的高校和以交大为代表的重镇,培养大批杰出人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然而改革开放之后,上海既未能形成吸引人才的新机制,原有的优势也逐渐丧失。高校为了寻求发展的资金而扩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降低,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关系随之恶化;同时,人才政策的不力致使本地优秀人才流失,而外地人才进入的渠道因体制原因又十分有限。据统计,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量毕业生选择外出求职,而能够留下来的优质应届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在这样青黄不接的状况下,上海如何能重新焕发活力呢?

嵇元嵇元优质答主

本人在上海生活工作30年了,对上海的变迁有深刻的感触! 先说“没落”,这个字有些夸大了! 我认为上海最大的变化是城市扩张了,而人口增加了很多。

现在的新静安和杨浦大桥的北桥一带都是以前的棚户区,那里曾经是大片大片的农民宅基地和荒地。以前去那边要坐黄包车或三轮车的,那时还没地铁,从市中心到那边的交通很麻烦。 现在这些区域都建起了高楼大厦并通了地铁,交通便利了,房价也上来了,所以周边的人口就多了起来,比如宝山区的吴淞街道过去只有1万5千人的户籍人口(2014年统计),现在是7万多,翻了五倍还多;静安区的大宁街道在2012年是6万人,现在已经9万多人了。

其次说上海衰落,我认为根本不存在衰落的现状,反而越来越繁荣,因为上海一直在努力发展经济,吸引人才啊!看看浦东新天地的建设吧,陆家嘴的高楼林立和苏州河的改造就知道上海的决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