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话是abs吗?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融资工具,它的核心思想是把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以此来达到流通和融资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发行市场,把预期的具有可定价、可交易和可流通特点的未来现金流变为现实资金的融资过程。它把基础资产和标的证券相联系,通常需要一定的信用增级措施。一般来说,证券化的资产池是流动性差而不易出售的所谓“呆滞”资产。通过一系列资产证券化的操作程序,这些“呆滞’的资产转变成为易于出售和流通的金融工具。一般所指的资产证券化,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发行市场打包变成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的证券,资产证券化是广义金融工程在固定收益产品方面的运用。
资产证券化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的原动力源于资产供给者的融资需求和降低资本金占用的需求。到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资产证券化迅猛发展,成为一种高度发展的国际性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有三个重要特点。首先,证券化交易是基于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而不是直接基于发起人的整体资产和信用。从这一点来说,基础资产的信用和发起人的资信是相互分离的,基础资产的变现不受作为原始发行方和发起人的企业破产的影响。其次,资产证券化需要通过一个特殊的中介机构来发行证券,这个中介往往是一个不具有独立经营性质的中介机构,通常称为“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或SPC)。最后,证券化的资产面临着各种风险,需要综合各种信用增级方法保证证券的发行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