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倒掉的原因?
楼上的很多分析都不错,我再补充一个因素吧: 投资银行的客户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像高盛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财富500强企业)。但2008年次贷危机时,最先倒台的就是这些企业——他们本来对金融危机最应该具备的防范之心,结果却成了率先破产的群体之一。因为这些企业本来杠杆就很高(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是他们加杠杆的主要手段),金融危机一来,市场恐慌,首先抛售资产的是他们,因为如果资产价格继续下跌,他们的资产负债表还会进一步恶化,于是为了自救,他们只能低价出售资产。而投资银行此时正是最需要客户的时候,于是双方本就微弱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但问题在于,投资银行的业务本身是一种中介服务,虽然能从中获利,但这种利润率并不高且风险很大(一旦融资方还不出钱,投行业务的开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整个公司的倒闭);投资银行原本的客户主要是富人或企业,但在次贷危机中,最先垮掉的都是这些群体的财富和资产——先是一系列金融机构的暴仓造成信用紧缩,而后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使财富再分配效应凸显。在这一过程中,投资银行作为中间方,不仅难以获得原本应有的佣金收入,反而要承担因客户资金紧张而导致其自身贷款损失的风险。对于本来就靠负债经营的投资银行来说,这是非常残酷的一击!而且这一影响是会持续很久远的,因为在大众心里,投资银行会自然地和次贷危机联系起来,从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丧失许多业务机会。
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决定了自身具有高杠杆、高风险、低流动性的特征和问题。
(一)负债率高、资本金少,抗风险脆弱
从国外的投资银行一般财务比率来看,其平均负债率在90%左右,资本金只占净资产的5%以下,是“负债型”和“借入资金型”运作模式,属于“资本耗用少、负债要求高、回报来得快”的一种轻资产运营模式。
在这种高负债模式下,资本金很少的投资银行往往利用其自有的“高人一等”的信用,通过发行商业票据,从机构投资者中取得廉价资金来源。因此,对于投资银行,与其说“资本决定业务”,还不如说“信用决定业务”来得更为贴切。但是,高负债带来高风险,其结果必然使投资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陡然增加,投资银行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一旦市场形势发生急剧恶化,往往会在瞬间使其资本金消耗殆尽,从而倒闭。
(二)过度投机、风险高度集中
从投资银行的业务特点来讲,其业务具有高度专业性、单一性和集中性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投资银行从事的是证券一级市场、兼并收购与风险投资等高风险业务;另一方面,由于其规模小、业务分散,其从事的业务品种与项目都缺乏分散性,风险高度集中,而资本充足的约束又相对缺乏。在利益的驱使和高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客观上给投资银行的投机行为提供了便利。投资银行从事的高风险投机业务,又使其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出现大的风险事件,就易面临资金链断裂和破产倒闭。
(三)高成长、低流动性,易导致资金链条断裂
从投资银行的经营状况来看,投资银行处于一个高成长市场,投资银行为抓住各种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往往采取低成本运作方式,加之高负债模式和从事高增长业务,使投资银行处于低流动性的状态,“大意”了流动性的管理,易导致资金链条断裂。比如,当债券发行的认购不理想时,投资银行为了完成债券的发行计划必须全额包销,就会使有限的自有资金被大量占用,形成流动性风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投资银行处于“顺经济周期”阶段时,流动性不是问题,但是一旦经济出现逆转,流动性即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