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上涨企业有何益?
首先,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支付相关的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如果资金利用率较低,可能还需支付一定的利息,所以从短期来看,上市公司的账户上可能有资金的流入;但公司股价上升不仅是因资金流入,更重要的是因为盈利能力的增强。从长远来看,只有当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得到明显提升时,才能持续获得资本市场更多的资源,而盈利能力的增强主要源自公司经营业绩的实现。从长期来看,只有当资金不断流入并转化为公司的经营性资产(含无形资产),从而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和市值提升时,才能真正为股东带来收益。 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融资还是来自市场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最终会体现在股价的上涨上。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融资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成本,任何所谓的“成本”其实都是可逆的——随着利润的增加,这部分“成本”必然会转回来。
其次,如果一家公司能不断地从资本市场中吸纳资金,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就可以充分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红利。通过再投资于新兴行业的优质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同时还可以分享到这些行业增长的红利。 最后,对中小创等板块而言,流动性是决定价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IPO作为上市公司最直接最稳定的再融资渠道,有利于保持这些板块的流动性,从而维持或提高这些板块的价格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发展和大并购浪潮推动下,股票在公司总资产中占比迅速增加。当企业“账面价值”不再能真实反映企业价值时,企业价值最大化逐渐取代“利润”变成企业新的“利润”变成企业新的目标。
股票上涨通常被理解为公司价值增长的标志,企业目标的实现,这种理念的普及推动了财务管理在80年代以来的复兴。
企业目标对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不仅体现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而且还具体指导着财务管理策略的选择。比如,资本结构决策中的MM定理和权衡理论是建立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之下,而财务杠杆的代理成本、代理收益理论则是建立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之下。
在价值管理、价值工程的实践中,企业也必须明确区分什么是企业的目标,什么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比如,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度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手段,它们本身并不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手段的有效运用会促进目标的实现,但在有些情况下,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管理(手段)并不一定能促进企业目标(价值)的实现。比如,过度的成本控制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顾客满意度降低,最后造成收入锐减,企业利润和企业价值大幅下降。在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下,对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度的“度”的把握,就应以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为目标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