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违约怎么处理?
在讨论企业债的违约与处置之前,先简单谈谈企业债。 企业债是指符合国家发债条件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企业发行的一种债务融资工具。 根据是否上市交易区分为:私募债和公募债;根据是否存在担保分为:无担保债券和有担保债券;按期限可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中期票据)和长期债券等;另外还可按照企业债券的利率是否固定,分成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目前市场上有交易的企业债券主要是2005年及以后发行的中期票据和部分早期发行的企业债券,由于早期发行的企业债券票面利率较高且没有考虑利息税的影响,为了计算违约损失率方便,这里以中期票据作为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企业债的类型以私募债为主,但考虑到投资者对于公募债的交易更为熟悉,为便于比较分析,下面主要讨论公募债的情况。 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中我们使用了如下假设:
1. 市场有效假说 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着一种有效的市场模式称为随机游走假说,其认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速度和幅度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价格的变动是无序的,因此过去的价格变化不能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基于此,若企业发生了信用事件,那么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违约的风险是均匀的分布在该期间内每一时刻都有可能发生违约。
2. 单一违约点假说 该假说是相对于信用风险分布特征而言的。通常来说信用风险的特征表现为尖峰厚尾,即违约事件发生的频率低但是一旦发生则损失严重。因此当公司出现信用风险时我们通常采用单次违约点来估量违约后的预期损失。
3. 动态风险转移假说 该假说认为债权人在债务人出现信用风险后通过将债权进行转让的方式将风险进行转移,从而实现风险降低的目的。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了时间变量,以此来反映随着到期日的临近以及潜在的可选择债权范围(包括可转化的权益性投资)的扩大,可能导致债权价格下降的因素。
4. 市场中介假说 该假说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企业发生债务违约前债权人所能获取的信息少于债务人,因此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如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进而判断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在我们的研究中引入了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作为企业信用事件的指示变量。
5. 流动性折扣假说 该假说认为因为债权的流动性差于股票的流动性,因此在计算债券的隐含违约概率的时候需要考虑流动性因素,进而在估计违约发生率的时候需要加入流动性参数。 上述五个假设看似相互独立实则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