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营企业什么改革?

宰寒冬宰寒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老国企职工,亲历了国营企业从鼎盛到衰落的全过程。下面仅以我所在的国企为例(其它国企大同小异)说说国营企业的种种弊端和这次改革的必要性。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虽然也存在各种内部矛盾和外部竞争,但总体而言效益还是明显的。那时我们叫“利税”,税收是交给国家的,利是以利润的形式留在企业里的。

(二)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外资本的涌入,国内民营企业的崛起,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减弱。这时国家开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把原来的“利税”改称为“销售收入”,并允许上市公司用股票方式转让部分产权给风险投资家,同时也鼓励外资进入。但由于国有资产产权的交易价格难以确定,评估成本太高,且过程繁琐,因此实践中大多采用整体出售的方式,将整个企业(包括土地、房产、设备等所有资产)一次性打包出售,交易完成后原企业职工身份不变,通过社会保险等渠道转移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国营企业的改制,即把国营企业全部卖给了私人或外商。

(三)企业改制后,原来国营企业的各种体制弊端得到了充分释放。由于不需要再交国税和上交利税,企业利益得到充分实现;为了吸引投资人,原有的国有职工也被大量精简,富余员工被推向市场,形成了真正的市场竞争;同时,企业决策权的下放,使得经营管理人员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当然,这些转变也是逐步完成的,因为政府要先解决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然后再进行产权改革,最后才放权。也就是说,在2008年以前,国资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债,然后才是其他。

(四)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经过这次的改制,其活力明显增强。特别是那些具备核心技术或拥有自有品牌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甚至成为国际领先的企业,如华为、联想、中兴等。然而,并非所有的国营企业都能成功改制并焕发青春。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原本生产经营就困难的企业,通过这次改制,失去了政府的扶持,很快走向衰落,甚至破产。

令狐俊诺令狐俊诺优质答主

1989年,广东国营企业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二是逐步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方面,主要是扩大企业在工资、奖金分配方面的自主权。具体做法有两条:一是部分企业试行了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二是实行厂长在国家核定的工资和国家劳动工资政策范围内有权确定本企业工资调整和分配方案的制度。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方面,主要是扩大承包范围和提高承包素质。除继续推行厂长(经理)向职工或职工代表大会承包和厂内全民、集体劳动组织承包外,部分企业还试行了经营者(承包者)向主管部门承包和企业之间横向承包的“大包干”办法。

根据国营企业改革的进展和改革的实践,广东省先后制定和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监督企业厂长(经理)试行办法》、《广东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经理)实行离任审计的规定(试行)》、《广东省国营企业工资改革实施方案》和《广东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等4个配套的实施办法或规定。

在改革的实践中,企业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分配制度得到改革,生产经营得到改善,企业活力逐步增强,“大锅饭”、“铁饭碗”、“终身制”等传统僵化的体制也得到了改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