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益看什么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企业收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企业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也称为净利润或净收益。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率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组成。 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从事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利润,它包含了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两个子项目。
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收益就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而企业收益的确定一般会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哪些经济活动应该纳入利润的计算范围;
② 不同类别的经济活动应如何界定;
③ 各经济活动的收入/支出该如何确认与计量。(即收入/支出是否合法合理)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讨论这三个问题。
1.哪些经济活动应该纳入利润的计算范围 如果说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间点(如月末、季末、年末)的财务状况的话,那么损益表则提供了企业一定时期(如一月、一季、一年)的经营成果数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损益表比资产负债表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损益表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样的经济活动才能计入到我们的损益表中。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收入)并且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活动才会被确认为企业的收益。具体来看,这些经济活动主要包括:
a)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营业务利润);
b)让渡资产使用权所产生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c)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人营资产所产生的收益(投资收益);
d)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出售债券收益等理财收益;
e)处置组块资产、无偿捐赠资产以及盘盈利得等形成的收益。 在上述各项收益的基础上,我们再根据成本费用的大小将其进行归集并计算出相应的毛利,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各个毛利的本期发生额加以汇总,从而得到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最后借助于费用分摊的方法,将有关的费用予以归集和分配,进而得出本期的营业利润(或主营业务利润)。
2. 不同类别的经济活动如何界定 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被称为其经营范围,凡是在此范围内的经济活动都属于正常范畴,应该作为利润计算的基础。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即便做了同样也是白做,无法得到任何的补偿。
3.各经济活动的收入/支出如何判断 当确定了收入/支出的范围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确认收入/支出是否存在以及金额的大小。这一点可以直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