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工企业外移何处?
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举个例子,我以前认识一个老板,他是做服装的,他在浙江开厂的时候,税收是很高的,大概17%左右(包括增值税和地税),后来他来北京通州投资建了一个工厂,由于通州区当时对于制造行业招商非常鼓励,所以税收扶持政策比较好,只有3%左右的税收(包括增值税和地税)。所以该老板把销售总部搬到了北京,然后把一部分生产部分转移到了通州。
当然,这位老板属于比较“聪明”的那种,他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地方政策去实现自己少缴税的目的。 但有的企业就不是那么“聪明”了,比如我认识的另一个做家具的老板,他在北京经营了几年的时间,销售额也上去了,但是一直都没有办理任何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结果有一天被税务局查了,然后就被罚了不少款。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不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想尽量少缴税,多赚钱!但是,前提是要合法合规地去经营!!而不是通过一些非法的手段去逃避纳税!!!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元极优质答主北京企业在津冀两地“落子”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首都功能正在逐步“瘦身”,符合河北、天津产业发展需求的工业企业逐步“外迁”。随着京津冀产业转移步伐的逐步加快,京东、北汽、现代汽车等一批全国和世界知名企业已在津冀两地“落子”。
以汽车产业为例,日前,北汽集团和河北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北汽将在河北地区打造全国最大的越野车基地、全国最大的中重型卡车基地等多项战略规划。此外,在河北省黄骅市,一座现代化的汽车产业园已经崛起,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正式投入运营,该工厂不仅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还填补了河北整车生产的空白。而天津武清区,也在积极打造“京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2014年,国家工信部在《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中提出:河北将重点承接产业链配套企业及现代服务业,天津则要重点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及金融服务,以北京“四大中心”建设为依托,京、津将向河北有序疏解一般制造业、港口物流等产业。根据上述政策指向,河北、天津等城市均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尤其是河北,该省重点选择了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邢台、沧州和廊坊7个城市,作为承接近距离产业转移的目标城市,重点发展钢铁、石化、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和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天津、河北两地产业转移的主攻方向,应为先进制造业、汽车工业、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等,三地产业应形成“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同、竞合发展”的态势。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产业的有序转移,还需跨过多重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