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资产能够抗通胀?
资产在通胀中,能够不受通胀因素侵蚀,甚至能跑赢通胀,我们就称为抗通胀(保值增值)的资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哪些资产具备抗通胀的功能呢?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主要有房地产、黄金、老股权以及通胀指数化债券等。
1、房地产
房地产是各国居民的主要资产,居民购房的目的在于自用和投资保值,房价应能够反映其购买力价值。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供给管制、需求激励,很多因素都影响着房价,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准确反映其购买力价值的。尽管如此,在长时期内,由于其本身能反映建筑成本,因此,房价走势与通胀走势往往保持一致性。
2、黄金
黄金等贵金属是“硬通货”,在长期中,购买力较为稳定。在短期中,受投机和资产保值需求等的影响,行情波动会很大。一般有以下规律:经济衰退时为通缩时期,在衰退中后期通胀也会有所抬头,这时,对黄金需求很大;经济增长时,对黄金需求较小。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使人们购买力下降,因而黄金需求很大,金价一路攀升。然而,8、90年代经济增长率回升后,金价又重新走低。
3、老股权
老股权(对应于新股和次新股),是指经营较为稳定、有较长时间的经营业绩记录的股票。如蓝筹股、5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所包含的成分股。在美国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扣除通胀率后的实际收益率情况下,旧股实际收益率为7.0%,新股或者次新股实际收益率只有1.0%~3.0%;而且旧股的实际收益率长期保持稳定,而新股或次新股出现大量负收益。因此,老股权是保值增值的良好工具。
4、通胀指数化债券
此类国债、企业债,票面金额中内嵌有CPI指数,当CPI指数上升时,所投资债券的票面金额和利息金额也相应增加。所以,对投资者而言,能很好对抗通胀,是名副其实的抗通胀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