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滞胀时期?
因为美国的滞涨是由于二战后大规模基建和战后婴儿潮同时出现的超级周期导致的。 所谓“滞”,就是说通胀居高不下,长期高于美联储目标水平;所谓“胀”就是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处于高位,宏观经济失衡,物价上涨。 这不仅是美国当时面临的难题,也是上世纪50年代所有发达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1948年到1973年间,美国经历了两个四年任期(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的政府,除了越战,经济是执政党的最大烦恼。虽然二战后美国人享受了长达25年的经济繁荣,但这一期间也出现过三次比较严重的货币通胀——1946年、1953年和1969年。
其中1946年通胀出现的原因很简单,战后物资紧缺,盟国催粮讨债(美国打仗也没闲着啊,战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也是有偿的,以物易物,盟国也要拿东西换美国的物资),国内又掀起“买船”运动(就是去买那些停泊在港内的英国战列舰和大大小小的军舰,当时英国没钱维修这些破船,就卖给了美国)。
战列舰是大件,运回美国需要很多码头劳动力,于是劳工短缺,又要扩大军备又要造航母,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等工业需求暴涨,成本上升,通胀就这么来了。 这次通胀来得快去得也快,加上当时美元/英镑汇率固定,美国又不存在财赤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央行加息的问题。
1953年和1969年的两次通胀就有点让政府头疼了。特别是1968年到1969年那场疯狂通货膨胀,后来被称为“尼克松通胀”。 原因嘛,还是那老一套,越南战争拖垮财政,为了应付战争开支超发货币(美国政府信用当然没说,但是越战的时候美军在越南战场扔炸弹可不是闹着玩的,每次轰炸之前都要先通知越南方面撤离人员以免误伤,这钱花得可真是值!),刺激需求,通胀就上来了。
这个时候如果政府继续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货膨胀还会加剧。于是尼克松选了这么一条道路,增加税收,压缩预算(这不是废话么,要是不压缩预算,多印点钱也能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紧缩银根,遏制通货膨胀。 其实这也反映了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的困境,凯恩斯主张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战后似乎都失灵了,凯恩斯本人也活不到看到这些反效果的这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