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看懂一家企业?
作为一个在咨询行业待了3年的小白,想来讲一讲我对“如何 看懂一家企业的财报”的理解(希望可以帮到题主) 首先,我们要明白,财务报表的本质是什么。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个时期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通俗点说就是,你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出财务报表里的任何数字,都必须有真实的业务支撑,所谓的“合理”、“公允”都是在事实基础上的合理分析和判断结果。 所以想要真正看懂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且没有所谓的捷径。
很多答主都会给你推荐各种工具、公式法则等等,我也在这里列举一些,但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是会计或者审计相关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比如: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利息)÷平均金融资产×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否则千万不要擅自使用这些公式去计算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指标,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非常糟糕的结果。
举个例子:如果你看到甲公司投资乙公司获得的收益百分比远低于预期,你就尝试计算下乙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是否就真的这么低,然后发现计算出来的结果确实很低,于是你就下结论说乙公司的管理真的非常差劲吗?或许你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不能把财务报表作为我们决策的唯一依据。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看懂一家企业呢?当然是有的,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①关注企业的业务本质。很多企业做的其实是同一类生意,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归类,找到同类企业的通用财务报表模式,然后再根据个别企业的特殊之处调整报表项目,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很高效的。
②了解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会有着不同的财务报表特征,这跟生命周期相对应的关键词一般是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变化方向。
③分析企业报告的详细程度。这个方面与会计职业判断有关,有些企业可能会为了实现特定的报告目的而调整某些项目的金额,这些金额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看到他们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分析财务报表的时候还需要对企业各个报表项目的增减变动原因进行分析。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财务报表的过程中要带着目标去阅读,同时要注意与企业以往的报告和我们的预期进行对比,这样更能帮助我们看懂一家企业。
作为投资人、分析师、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方,最快速、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应当是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因为财务报表信息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更便于分析企业。
财务报表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根据一定的会计原则和准则,结合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活动和结果进行的系统表述。其中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经济资源(即企业资产)被使用的情况;财务结果主要包括企业经济资源的变动结果和变动原因。
因此,财务报表反映的内容可以用三个等式概括。
资金来源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资产主要来源于债权人和所有者,即:债权人的投入和所有者的投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正是以此为编制基础的,它表明企业在某一时点上拥有多少资源和这些资源的来源。
资金来源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企业在一定期间获取了利润,也意味着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在该期间内净增加了,在权责发生制下,利润是企业资产增加的一部分。因此,企业所实现的利润可以看作所有者投入的增加。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利润表(即损益表)正是以此为编制基础的。
资金运用等式:资产=权益。以上两个等式的结合,形成的一个综合等式为: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该综合等式表明了两个方面的经济含义:
一方面,企业获得利润(增加的经济资源)后,将决定如何使用该笔利润,是分配给投资者(减少所有者权益),还是留在企业(增加所有者权益)。
另一方面,企业从债权人和投资者所获得的资源在一定期间内被使用是企业取得收入、发生费用的原因。因此,在一定期间内企业所经营的资产既来源于资金来源等式(1)和(2),也来源于资金运用等式。
根据以上等式,我们不难发现,在三个等式中,资金运用等式的资产和权益是核心要素。在资金来源于等式(1)即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权益”在会计上是永远相等的,但是对债权人来说,真正关心的是“权益-负债”即归属于所有者的权益是否“安全”,所有者权益越高,资产的“安全边际”越高,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
在资金来源等式(2)即利润表中,对投资者来说,“收入-费用”即利润越多,获取的“收益”就高,同时投资者还可以用资产的收益能力来反映资产质量,以此作为其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