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控制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一种典型的市场风险类型。由于贷款合同大多约定以基准利率为基础,加上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基准利率的频率不高,基准利率的变动往往会引起企业融资成本的变化,进而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和负债端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的可能性及不确定性给金融资产(负债)价值和现金流带来的风险。 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利率风险可作如下分类: 根据利率风险的来源,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根据风险形态的不同,可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根据风险的影响范围,可分为局部风险和整体风险。 在上述分类体系中,影响最为广泛的风险是系统性风险,而利率风险作为系统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一起被并称为现代金融风险三大类别。探讨利率风险的防范应当着眼于系统性风险的应对之策。
在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内部风险定价机制,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调控手段仍然处于主流地位。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在中国的实施和LPR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渐成趋势,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节奏和力度都将因此发生变化,信贷资金的价格决定方式也将随之调整。对商业银行而言,在现有的会计考核体系和估值方法下,利率风险将会对其经营成果造成怎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对非银金融机构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客户基础和资金池规模,利率风险往往更多地表现为交易对手风险,且由于交易结构的设计、交易时机的选择等问题导致其难以通过买入卖出对冲的形式消除利率风险。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利率风险只能由融资主体自担。
从市场发展的历程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逐步统一,为利率风险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7月,沪深两所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明确新增“发行价格”指标,有利于投资者更合理地定价,降低二级市场波动对一级市场发行的影响。 未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因素影响的增强,利率风险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做好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管控将成为金融市场参与者重要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