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越多越成功吗?

濮怡雨濮怡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逻辑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贷款”本身不是一个定量范畴,而是一个变量。 举个例子,张三向银行贷款100万;李四也向银行贷款100万。二人总共贷了200万元。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每个人实际只花了自己的50万元而已……虽然他们都贷了100万元,但各自所花的100万元却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并不能因为张三和李四都贷了100万元,就说他们两个人都花了200万元,更不能因此认定他俩各用了自己的100万元。

再换个例子,如果王五通过信托公司向国外投资人融资100万美元,然后投资到A公司用于生产经营,那么从表面上看,王五似乎用了100万美元,而实际上呢,这100万美元是由许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海外投资人共同付出的。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王五“借”了100万美元,实际上是许许多多海外投资者分别“借”了少量美元给王五使用。同理,如果是赵六向银行借了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房,那只是他一人使用了这笔资金,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因此多了100万元人民币的流动性。

当然,王五和赵六的例子看起来比较极端。现实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把各种金融工具放在一起考虑。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金融工具之间的功能是不同的。有的像储蓄存款,你只能存不能取(或极少能取),所以它本质上是一个负债;有的像股票,你可以来去自如,它就是资产;还有的是同时具有债权债务双重属性的,比如债券。

既然金融产品功能不同,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就会有所差异。那些流动性强、易于变现的工具,通常利率也较高,符合市场利率水平;而那些缺乏流动性的产品,往往利率也会较低,甚至为零。所以,为了简便起见,这里可以把所有这些不同功能的金融工具综合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并假定这个整体在交易中完全实现了风险平价(这事实上是有效市场的假设之一),那么上述那个伪命题就变成了真命题——这个整体确实增加了全社会的总融资,从而有助于经济发展。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是不能忽视的,就是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并且充分认识到所有金融工具之间存在的差别,以及它们所反映的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和结构。否则的话,这个推论就要作废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