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元发展初具成效?
“多元化”这个词儿,真是老掉牙了。 但是,至今仍然被很多企业使用着——尤其是濒临危机的企业。 它们把希望寄托在“多元化”上,期待能够柳暗花明、起死回生。
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8年6月5日,北京三中院裁定中信集团旗下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融”)破产重整。 彼时,市场一片哗然。
作为老牌央企,中国华融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99.43%;截至2017年初,公司累计亏损近2200亿元,每天亏掉一个多亿,几乎成了“无底洞”。 为什么这么差? 中国华融的主营业务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也就是说从事的是金融行业的“脏活累活”。
2005年至2016年间,中国银监会监管的127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1%,而同期中国华融的不良资产余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却高达17.98%! 自己赚不了钱,还天天给别人擦屁股——这是有多悲催! 于是,中国华融开始了四处抄底、多元化发展的历程——先后买入众泰汽车、康得新、美锦能源、东方海洋等诸多个股,企图“以资换债、脱困求生”。 但效果甚微。
2018年6月5日北京三中院裁定批准中国华融的破产重整申请,宣告其此前开展的多元化战略彻底失败 。 “成也不采,败也不采”——或许是对中国华融最恰当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