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基金保本吗?
低风险,意味着波动低,风险低。 意味着本金损失概率很小。 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损失可能,只是特别小而已。 我们把钱投资到证券市场里,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等等各种。 而这些风险的根源在于,我买入的标的,它的价格会发生变动,有可能涨也有可能跌。
一旦价格发生无法预期的变化,就有可能带来本金的损失。 但是,如果我们在事前进行了合理评估,选择了合理的投资策略与品种组合,就可以将这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就是低风险投资的理念。 我们进行低风险投资的时候,通常关注的是两个指标——收益和回撤。 我们期望通过合理的投资策略,获得至少比银行存款利率高的收益,当然越高越好。同时,我们也不希望投资的资产出现大幅的亏损,毕竟出现亏损的话,虽然有可能赚回来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少地出现这种“可能”。
为了尽可能减小这种“可能”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不断地进行复盘与优化,以实现收益率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所以,买低风险基金并不是一种“保本”的操作,而是一种追求更高收益率和更低风险的策略选择。
低风险基金不保本。
分级基金的低风险类份额虽然是约定收益,但在产品设计时通常都没有保本条款。其收益来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所投资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所产生的利息,另一部分是高风险类份额让渡的基础份额部分净值增长。低风险类份额的约定应得收益可以理解为“本金”和“约定利息收入”的总和在扣除相应费用后的金额。实际上,只有在高风险类份额清盘时低风险类份额进行分配,在时间上覆盖分级基金运作期间,低风险类份额投资者才大概率拿回本金和利息收入。如果在高风险类份额运作期间申请定期折算或办理不定期折算的份额折算,约定应得收益是不确定的,也有可能低于“本金”加上“约定利息收入”。
目前有一些永续运作的分级基金加入了降级条款,即当母基金净值达到某个阈值时低风险类份额和高风险类份额配对转换为母基金,相当于永续期间增加了触发折算的情形,约定应得收益变为不确定。并且如果触发降级条款时低风险类份额净值低于初始面值,此时办理配对转换,将有可能损失本金。例如某债券分级基金约定应得收益为“1.0000 元+100%×年收益率×自上一收益支付日或生效日起根据本《基金合同》已经发生的收益分配或应当已经发生的收益分配”,在永续期间同时设置了降级条款,2009 年7 月分级基金设立时约定年收益率为 3.5%,2011 年 6 月存续期间年收益率调整至 5%,在永续存续期间曾于 2014 年 10 月发生不定期折算,2015 年 12 月、2016 年 12 月发生定期折算,2017年 12 月发生降级,该低风险类份额投资者如果只持有一只基金份额,在成立日出资 100 元,在 2014 年 10 月办理不定期折算,获得低风险类份额 14.7598 份和高风险类份额 14.7598 份,2016 年 9 月将 2014 年 10 月折算获得的低风险类份额 14.7598 份进行定期折算,获得母基金 17.3344 份,其余低风险类份额持有至 2017 年 12 月发生降级全部折算为母基金,最终获得母基金份额46.0340 份。同期,如果购买了投资标的相同的产品,将获得产品净值增长 47.9%。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