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准定增的企业好吗?

古振玻古振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历史数据统计来看,核准制下的定向增发项目总体溢价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 据Wind统计显示,1998年至2015年间,上市公司共计实施了3367次定向增发,其中1714次实现了溢价发行(占比51%);平均溢价率为37.4%,最高溢价发行率达154%。而在最近的一次统计中[1],沪深两市共有116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定向增发预案,募集资金总额合计49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募集资金4.3亿元。

在已经实施完成定向增发的项目中,实现全额认购的占绝大多数,超过9成的项目实际募资金额超出计划额度,其中不乏出现超募400%、500%的情况。如中联重科的募资净额达到52.78亿元,远超原来拟定的募资规模上限;而海思科药业募资11.05亿元,同样较原计划多募资近5亿元。

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的趋严,近年来定向增发的折溢价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挫。以2014年为例,该年度实施完成的140单定向增发项目中,仅28个项目发生溢价,比例仅为20%,平均溢价率不足20%,而前两年这一数据分别为55%和42%。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市场对于定向增发的接受程度有所提升,但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以近期推出的定增方案来看,平均发行价格对应摊薄率约为7.11%,高于同期IPO的平均水平。

[1] 《78亿定增大单来袭!这些公司“偷”笑了》

邴博杰邴博杰优质答主

核准制下的定增项目并不一定好,定增的本质仍然是利益输送,在核准制下市场资金紧张,定增价格相对股票价格存在较大折扣,利益空间巨大,大股东、券商、PE等利用信息、资金优势“勾肩搭背”,借定增为关联方谋取高额利润,中小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

1、利益输送严重,市场反应消极。由于定增定价低于市价,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让渡利润,因而存在大量变相利益输送行为,导致市场反应消极。据统计,2013-2015年,定向增发公告前后20个交易日,平均累计超额收益接近于零。

2、抑制证券公司创新,导致恶性竞争。由于一二级市场价差大,券商纷纷以低承销费率争抢项目。2013-2014年,1/3定向增发的主承销费率低于0.6%,远低于美国市场2%,也大大低于国内5.5%的IPO市场平均费率。

3、破坏IPO市场定价原则,加剧新股热。IPO发行价被以定向增发为基础的评估价压低,在新股稀缺性依然较大的情况下,由此导致新股热难消。新股热不仅引发大量资金脱实向虚,也使得实体经济中原本稀缺的资金更多流入资本市场。

4、对中小投资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增发价与收盘价比价来看,2009年到2015年定向增发股份平均比价约0.85,最低的2014年平均比价仅为0.8,比价越高,对参与定向增发者越有利,而获得该价格的定向增发者大多是大股东和具有合谋关系的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定向增发制度事实上剥夺了广大中小投资者以较低价格获得股份的权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