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造假企业会停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如何给企业估值。 假设100家企业竞争同一个客户,客户选择A企业的概率是P(A),选择B企业的概率是P(B). 显然有 P(A)>P(B) 即客户更可能选择风险较低的企业产品。
再进一步假设每家企业都有两种形态: 正常态(N)和异常态(Y) 处于异常态的企业要么拥有特殊的技术,可以无成本地生产出其他企业需要投入巨额研发费用才能生产的商品;要么拥有庞大的渠道网络,可以无成本地向客户输送服务。总之,处于异常态的企业可以无偿使用其他企业付出成本才拥有的资源。 那么面对同一客户,不同企业竞争的情况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当客户不知道企业是处于正常态还是异类态的时候,他会根据历史经验先给每个企业打上一个标签,然后按照这个标签赋予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估算值。这个标贴就是企业的市值。 当企业发现市价对不上自己的估值时就会进行调整,把自身展示给客户的一个形象从“我是一棵小草”改成“我是棵大树”。当企业的异常指标被其他企业看到并加以模仿的时候,企业的估值就得到了提升。
这里所谓的“调表”其实就是财务造假的过程——把原本属于企业的权益转到当期损益或者资产当中去,从而提高企业价值让市场喜欢上自己。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只要没有暴露造假行为,这种“调表”行为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