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牌企业能做投资者吗?
先引用一下之前发布的关于“黑牌企业”的文章,进行简短的阐述与分析。 “ 什么是“黑牌企业”呢?根据《公司信用评级方法》和《债券信用评级标准条款》,“黑牌企业”是指经评定被评为负面观察名单的企业。其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违约风险暴露后,可能面临较大财产损失;
(二)违约风险暴露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资产范围内;
(三)违约发生后,有可能需要追加担保以加强偿付能力,或存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困难和障碍。 从定义上看,“黑牌企业”是相对于“红标企业”(正面观察企业)而言的。我们首先将目光投至金融同业领域,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的潜在缺失,行业内普遍对“红标企业”的认定极为慎重——毕竟,能够获得市场顶级投行、券商、律师事务所等权威机构认证的所谓“优质企业”并不多。而一旦成为“黑牌企业”,则意味着交易对手的资信受到严重挑战从而需要更加谨慎的对待。
但是,我们应当明确的一点是,“黑牌企业”作为一种评价结果,与企业的道德风险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企业成为“黑牌企业”可能是因经营不善而导致资金断裂,也可能是由宏观政策调整引发的行业性亏损,还有可能是由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导致的损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出现“黑牌企业”的评价结果是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难以简单地归咎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者管理层无能。对“黑牌企业”的投资应对策略也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而定。 在目前的国内法律体系下,债权人对于“黑牌企业”债务人的财产,除了通过法院执行债务人现有财产外,无法进一步寻求更充分的保障。
从融资的角度来看,相对“红标企业”而言,“黑牌企业”的确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但是,如果能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合同条款及加强执行力度的方式增强债权的安全性,“黑牌企业”也并非无迹可寻。” 引文结束,分析开始! 根据中债评级发布的【2017年债券市场年度报告】显示, 2017年共有94个发行人及其所属行业的主评级展望遭到下调,其中93家为A股上市公司,1家为城投平台。
这94家主体共发行债券888只,规模合计6432.55亿元,占比去年全年债券发行规模的37%。从行业分布看,化工、房地产、建筑装饰、采掘行业的违约率较高,分别为2.58%/2.58%/2.17%/2.03%;交通运输、公用事业、传媒行业的违约率相对较低,均低于1%。
从历史数据来看,A股上市公司的债券违约率要高于非A股上市公司。这是因为A股市场的公司进入门槛更高,相对来说信息披露更为规范,受监管程度也更深,财务造假等行为更容易被发现,从而导致违约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城投平台的违约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发行人,但考虑到目前市场对城投债的严格监管要求以及城投平台本身作为政府投融资功能的属性,该部分违约债券的偿付实际上仍有政府兜底的可能。
综上,“黑牌企业”虽多具有财务危机的特征,但其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原因。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措施。